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商界》中国鳗鱼王

发布人:昂泰集团时间:1992-03-02

——记农民企业家黄学敏

《商界》 彭世珍

北京。天高气爽的金秋9月。一个由日本东海大学总长发起的“探求在中国沿海地区主导作用的经营者形象”的国际研讨会正在举行。

会上,一名30多岁的中年汉子,侃侃而谈,介绍了他如何利用海滩涂建造养鳗场养鳗成功的经历。他那朴实无华、条理清晰、富有哲理的发言,使在座的日本经济学者和企业家大为震惊,掌声雷动。这个汉子,就是有“中国鳗鱼王”之称的农民企业家黄学敏。

国家副主席王震,在接见黄学敏时曾经以这样的话高度评价他所作出的贡献:“利用海滩涂建造养鳗场养鳗,是一项投资少,效益大的工程。在广东甚至全国都是一大创举。”

把目光盯向鳗鱼

黄学敏是广东澄海县人。他的家乡南湾村地处韩江支流出海口。每年冬季,当北风呼号的时候,都有大批鳗鱼苗溯游入江,鳗苗成群成堆、银光闪闪,簇拥着浮出海面,煞为奇观,引起不少渔民捕捞,村里的孩子们更是欢天喜地地跑到海边捕捞、嬉戏。那时候,捕获的鳗苗只是作为喂鸭的饲料,偶尔人也尝尝鲜。人们根本未认识鳗苗的价值。直到有一天,日本商人来收购,一条竟值一两分钱,而且越来越贵了,人们这才开始慢慢认识它的价值。可观的价格,吸引了千家万户的渔民,每当鳗苗回游的季节,纷纷掌灯划船到江海交汇处捕捞,展开一场“鳗苗大战”。

日本人为什么用那么高的价格收购鳗苗?这问题不禁引起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的黄学敏的思索。当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后,他不平了:“眼看着那么那么多火柴大小珍贵的鳗苗,竟成了他国之宝。国家的宝贵资源外流!本该自己赚的钱为什么让别人赚了?!”黄学敏紧紧盯着鳗苗,陷入深深思索。“实在太可惜、太可惜了!”这念头反复在他脑海里回旋,心里总不能平静。自此,他留心搜集有关鳗鱼养殖的信息,研究鳗鱼养殖技术。

1983年春天,一位外商朋友向他透露,日本人每年消费量超10万吨,而其本土只产4万吨,其余均从台湾进口,大陆当时还很少人懂得养鳗的技术。本来就跃跃欲试的黄学敏坐不稳了,他下决心要在这方面闯出一条路,试行养鳗:“把外流的宝贵资源拿回来,让它为自己的国家和同胞造福。”

那时候,黄学敏在家乡已是小有名气的禽蛋专业户。他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家,为了生活,小学还未毕业,12岁的学敏就不得不放下书包出来当小贩,赚点零钱帮补家计。从手挽提篮叫卖鸡蛋开始,到自己建立饲养场饲养鹅鸭;几年功夫,凭着他灵活的经济头脑和独到眼光,他的禽蛋生意已做到广州、湖北、江西等地。22岁,黄学敏就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大规模的养殖场,手下有几十名雇工的小老板。本来,他完全可以稳稳当当地继续做他地禽蛋生意,但为了养鳗事业,他不惜孤注一掷,把自己几年来经营禽蛋生意所得地积蓄全掏出来,为支持他的事业,政府有关部门也给了他2万元无息贷款。黄学敏在家乡的河边找了一亩地,建造了鳗鱼池,迈出了他人生重要的一步,开始养鳗试验。

向滩涂要宝

对黄学敏说来,水田养鳗仅仅是他养鳗试验的开始,他心目中的远大目标,始终是那辽阔荒芜的海滩。他深知,在人多地少,人均只有3分地的澄海县,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多么重要,应该向滩涂要宝!

但是,黄学敏开发海滩涂的构思,一开始就遭到人们的非议,有人说黄学敏是傻瓜,“滩涂的水是咸水,怎能养鳗?”也有人说他是异想天开,甚至连水产部门的同志对他的想法也持怀疑态度。不过,使黄学敏感到十分欣慰的是,县领导对他的大胆想法却坚决支持,县委书记、县长都亲自接见他,鼓励他大胆干,为人民做一件好事。

1987年底,在湾头镇六合围几千亩荒芜的海滩涂上,一场向滩涂进军的战斗打响了。黄学敏带领着数千名民工,以开天辟地的气概,搬动土石60多万立方米,一口气开发了700亩滩涂,600亩用来养虾,100亩试养鳗,投放了系统化、规模化的滩涂养鳗试验。多少个日日夜夜,黄学敏象着了魔似地死死盯在100亩鳗池边上。经过了种种难以想象地艰苦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历时一年,奇迹终于出现了:当初被人们讥为异想天开的大面积滩涂养鳗成功了!

这300多个日日夜夜,包含了黄学敏多少汗水,多少心血,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望着满池成熟的鳗鱼,这位七尺男儿站在滩涂边上不禁激动得热泪盈眶。

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有着一套完整养鳗经验的国家,按照他们的本本规定,养鳗需要建水泥池,要使用增氧机昼夜不断的输氧。每亩水泥池光是土建和配套设备就要5到6万元。而利用滩涂建造软池养鳗还有个好处:不断吹来的强劲海风,成为天然的“增氧机”,可以节省大量的电力。

由鳗苗到成鳗,这个“标粗”的养殖过程,技术要求非常细致,相当难掌握。黄学敏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更难得的是还得到世界著名生物学家牛满江教授的亲自指点。说到此,黄学敏从皮箱里拿出牛教授写给他的亲笔信:“在汕头访问学习期间,我个人认为收获最大的就是参观你亲自创建的土池养鳗基地。原因在你的自信的事业心和独创的养殖方法,打破常规,独树所见,而得到的成功。”据说牛教授写作时惯于用英文打字,知道黄学敏不懂英文,所以亲自用中文写了这封信。而黄学敏亦不负前辈的谆谆教导,根据自己的实践,梳理出几条滩涂养鳗的科学养殖法。现在,黄学敏的滩涂养殖场鳗鱼成活率达90%以上。由于成鳗品质优良,他的养鳗场出品的鳗鱼已取得国际编号,被输入日本原生省海关的计算机,可以免检进入日本市场。

黄学敏是我国第一个利用海滩涂养殖鳗鱼并获得成功的农民企业家。据他介绍,他的鳗场总面积1050亩,共投苗500万条。如果满负荷养殖,年总产量可达1500吨。以每吨活成鳗5万元计,总产值为7500万元。他说:“我国有着丰富的海滩涂资源,全国海滩涂面积5379亩,已开发的仅1600万亩,大多用于养鱼、对虾和贝壳类。其中澄海县就有3.6万亩海滩涂,但多是很低产值的养殖。”这位精明的农民企业家焦虑的呼吁:“国家要大力支持海滩涂的开发利用,争取将中国大陆内年产40吨的鳗苗全部用于自养。这样可以为国家创产值20多亿元,如果经营成鳗出口,可为国家创汇4亿美元。”

“要让中国人吃上鳗鱼”

黄学敏是爱国爱乡的农民企业家,他在开发海滩涂中展示了新一代中国企业家的魄力和勇气。前几年,在我们国家一度出现经济疲软的情况,不少私营企业主偃旗息鼓,跑到国外去了。但黄学敏坚定不移。他说:“‘我是中国人’这一句歌词很好,因为他给我一种力量。”“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他坚信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变。经济情况会好转。

1989年“六四”事件后,日本人利用这次政治事件,对我国出口的鳗鱼乘机压价,连成本也赚不回来。怎么办?作为一个中国人,黄学敏火了:“鳗鱼的故乡在中国,但大多数中国人却吃不上鳗鱼,我为什么不向国内市场发展呢?”他深深懂得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有着巨大的保护性和促进性的调节意义。祖国的怀抱总是最可靠的依托!

“首先,要让中国人认识鳗鱼。”黄学敏第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后来,他又亲自策划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新闻媒介详细介绍这种具有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有“水中人参”美称的鳗鱼的种种优点。于是乎各地的大小报章都刊登文宣传鳗鱼,而黄学敏的传奇故事也在中国大地传播开了。

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黄学敏一步步地拓展他地国内市场。1990年9月在广州举行地中国旅游购物节上,黄学敏首次在国内出售他们公司生产地日式烤鳗,分别推出40克、250克、350克小包装烤鳗以适应国内各个层次地消费者,在全国沿海地区及各大城市分别建立了50多个分公司、批发点、办事处。1991年5月,他地滩涂养鳗正式被列入广东省农业“星火计划”,翌年更纳入国家级地“星火计划”。黄学敏要让中国人吃上鳗鱼地愿望终于实现了。

更高的追求

黄学敏,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年方36岁,风华正茂,在改革开放春风的熏陶和滋润下,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一跃而为远近闻名的企业家——中国的鳗鱼王!功成名就,名和利都有了,但他并不就此满足而却步,他要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在他的脑海中又在谋划着新的行动:

1992年3月,黄学敏在泰国投资建立和泰企业有限公司,经营水产贸易。

1992年5月,黄学敏又在泰国合资建立是拉差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同年并被聘为泰国中华总商会第13届新顾问。

在国内,他继续拓展有关鳗鱼的新项目。最近,他属下的和泰企业有限公司与第一军医大学合作完成了鳗鱼油临床前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实验证明:鳗鱼油具有降血脂、降低血液粘度,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的耐力和耐缺氧的能力;对改善老年性痴呆和提高性功能等生物学效应,也有一定效果。急性和长期毒性实验证明:鳗鱼油无毒性,可以按“保健药”的标准进行开发,以期完成临床实验研究,争取明年报批投产,并申请产品专利权。

此外,他在武汉还独资和有关部门建立一个三鱼研究中心,要闯出一条企业家与科学家相结合的路子,为科研项目作出努力。

他还在设想组建私营企业集团股份公司。

……

黄学敏雄心勃勃,他的脑袋瓜里装着现代化,他要追求的是更高的“自我价值”,一种全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