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粤港信息报》在希望的土地上

发布人:昂泰集团时间:1991-02-06



——记和泰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学敏

《粤港信息报》1991年2月6日(欧阳鸿鹄 羊子)

歌德有句名言:“一个人,即使驾着的是一叶脆弱的小舟,但只要舵掌握在他的手中,他就不会任凭波涛摆布,而有选择方向的主见。”

在中国,辽阔无艮的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乎是维系每个中国农民的根本。而土地赋予给他们的仅仅是聊以糊口的一点报答而已,一方土难以养活一方人啊!放弃土地,寻找新的大陆,只是许多人为了摆脱贫困这样一个起码的初衷:漂洋过海,不少的人充作“猪仔”;百万移民下珠江,跻身于简陋的工厂中,以赢得微薄的薪金慰藉家人。

有人说:搞农的就是没出息。

有人说:搞农的即使本事再大,也玩不出什么名堂,毕竟泥巴还是泥巴,不如从商来钱快。

还有人将搞农的戏称为“修地球”的。

难道搞农就真的不能有出息吗?

难道搞农的就真的只有与辛劳和贫困有缘,而与富裕无缘了吗?

黄学敏,广东汕头澄海县湾头镇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没有外省人羡慕广东人的海外关系,二没有国家一分钱的投资。就凭着几年分分角的原始积累,在经商贸易热的今天,选择了土地,选择了他最熟悉不过的农业,选择了养殖鳗鱼这个行当,从1983年一亩养鳗场干起,发展到现在鳗场面积超千亩,投资2000多万元的大家当,成了远近闻名的“鳗鱼大王”。而今他以自己的鳗场为后方基地,前门开店合资设厂,干起鳗鱼的加工业来,而自已一变为和泰企业公司,这个主要以销售中国现今独家烤鳗为主的企业的总经理,事业不断兴旺发达,越干越红火。

黄学敏没有什么特别,只不过是亿万农民中普普通通的一个,但他却致富了,也驾着养鳗业的之条小舟,达到了富裕的彼岸,而且带富了不少人。

几年辛苦谈何易,其中甘苦有谁知。黄学敏有今天和泰企业公司的规模,自然得益于他自己艰苦不懈的努力,更多的还是充满着许多曲折和坎坷。远不是他现在乘着自己的小轿车在某地钻出来时那么轻松自如,他所经历的道路并不是洒满阳光铺满鲜花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存在决定意识,虽然毗邻黄学敏诞生的澄海樟林古港昔日那“海关总汇之地”,“河海交汇之墟”的千帆云集、货栈成行的盛况早已茫然无存了,但是回溯一个世纪前,作为粤东第一大港的这片地区,人们凭着一种漆成米红色单桅或双桅的木结构大型航船——红头船,通达各地,北上上海南达东南亚诸邦,即使饱尝日晒雨淋和磨难的辛酸,但沿袭下来了一种开拓拼搏的精神,黄学敏的血液中注定和先人是一脉相承的。

现年35岁的黄学敏,和他的同龄人一样,在他的少年时期遇上了文革的袭击,然而也许是家境贫寒的原因,为了糊口,他在那个时期萌发的不是斗争意识,而是商品经济最初的意念。谈及他自己经商的履历,黄学敏感慨说:“我16岁的时候就开始提篮小买了,那个时候我们家里7口人家,母亲身体不好,一家主要靠父亲一人支撑,我父亲是干农活出身的农民,又矮又瘦,根本没有多少劳动力,偶而干些手艺活——理发,每个头才8分钱,用赚来的少许钱来弥补生产队工分的空缺。为了生计,我作为长子,不得不放弃读书的机会,开始做起小买小贩来,肚里没食心里乱啊!”

就这样。少年的黄学敏应有的在韩江畔嬉戏的岁月消逝了,每天天不亮就得挎起一篮子鸡蛋到离湾头镇不远的坝头镇去贩买,发现那里有配给的烟丝较便宜,然后再从那里带回一两斤烟草,从中赚起一两元的利润。于是,本来属于少年应有的那份欢娱变为了实在的生活,社会是个大课堂,黄学敏的商品意识从此渐渐地越变越清晰。改革开放,农村承包责任制一俟落实到位,整个中国的农村顿时久旱逢雨,得到了新的生命力,黄学敏集原来提篮小卖的经验,开始承包养鸡场,他自豪地说:“我在当地养‘三鸟’是出了名的,那个时候赶着鸭阵、鹅阵有一华里长好不热闹,现在不希奇了,在改革开放初是罕见的。“凭着意识中早已积淀下来的商品观念,驾轻就熟,他成了闻名当地的禽蛋专业户。他的生意远及广州、湖北和江西等地,规模由代购变成批发,范围包括各种蛋品和种苗。他对禽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个蛋上手就知道是不是受精蛋,已孵化多少天了。应该说搞禽蛋他是得心应手了。1983年,他在搞禽蛋出口时从外贸单位的一些人口中偶而听说养鳗出口日本销路好,这时候祖辈们那种潜在的开拓意识开始上升,他毅然把眼光投入养鳗鱼这个陌生的行当上来。不干则已,一干就象搞禽蛋似的,一鸣惊人,由一亩鳗池起家,现在他已是千亩鳗场的主人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