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羊城晚报》澄海:有金也有银

发布人:昂泰集团时间:1991-07-16

《羊城晚报》

 吴绿星 陈静芬

澄海县这个富饶之地,曾经哺育出多少人杰!潮州前八贤中的卢侗、张夔,明代的兵都尚书翁万达,近代的黄际遇、杜国庠、秦牧等一批知名学者都生长在这片土地上。

最足以使澄海人引以自豪的是,澄海水稻的高产一直名冠全国。早在50年代,这里就是全国第一个双季稻“千斤县”,之后又获“粮食单产甲全国”的美称。时光流逝30年之后,他们又于1989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年亩产“吨谷县”。

然而,有限的耕地面积终究无法承受人口增长的重荷,这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00人,在全国亦名列前茅。怎么办呢?县领导班子不能不为今后的发展苦思冥想。

澄海县拥有漫长的海岸县,海堤的这一边是人口拥挤的土地,那一边是浩瀚的海洋——在海边来回踱步,澄海人似乎看到了一个硕大无比的生存空间,看到了新的希望。经科学计算,一亩耕地的生产力,相当于一亩八分大陆架海域的生产力。但如果对大陆架加以改造,其生产力将远比耕地为高。县领导班子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决定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其中把养鳗业作为一个重点。

鳗鱼在国际市场上是畅销品,在日本更是传统食品,每年消耗10多万吨,而日本、台湾才产4万吨,我国大陆仅产1万吨,潜在的市场异常,好吧,就从这里寻出一条生路!

应该说,这里历史上就是鳗鱼苗的产地。每年,鳗鱼沿着韩江向下游动,冬至后,长成的小鱼苗从海上按原路游回江中。于是,千家万户的渔民在这个季节掌灯划船到江海交汇之处捕捞,月色融融,渔火点点,蔚为壮观。别看鱼苗只有牙签大小,每条可卖1.6-3元之间。出口到日本和香港等地。澄海地处亚热带,正常年景无霜冻,十分适于鳗鱼生长。1987年,澄海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发出号召,大力发展养殖业。并在政策、税收、贷款方面给予一系列的优惠,这就像一股清凉的海风,吹遍了全县18个镇。很快,湾头、莲上、溪南、隆都等镇共建起17个养鳗场。目前,全县国营、集体、联户、私营、个体开发的精、粗养鳗池已达1000亩,已开放养鳗苗730亩。去年,全县成鳗产量600吨,收入1500多万元,占全县水产总收入的40%,今年还将扩大300亩。

站在湾头镇的海堤上,放眼远眺,但见海鸥碧浪,那一个个排列有序的养鳗池,池边新型的水循环增氧机一道白色的水流,池里银鳗游动,似碎银闪闪。养鳗场的主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他说,养鳗是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业,这些一亩一个的水泥池加上设备、人工、饲料,每个要投入10万元,然而每亩一年左右可以生产5至6吨,现时每吨产值近1万美元。

我们拜访了远近闻名的养鳗大王黄学敏,此人37岁,养过鸭,养过虾,8年前在外县发展养鳗业,后来县领导把他请回家乡。他一回来就大胆创新,一改传统作法,把水泥池精养改为利用海滩涂粗养,投资只有前者的1/10。如今,他车成立了湾头鳗鱼养殖场,开辟了700亩滩涂(其中500为养殖池),每年生产400吨成鳗供应全国各地以及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每年纯利几百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利用滩涂养鳗专业户。他还成立了和泰企业公司,自任总经理。黄学敏说,现在他有一个宏伟的开发滩涂计划,可惜资金不足,一旦能解决,他的养殖场在两三年内年产量可达1亿元。

澄海人在开放改革中学会比较,学会了思考,也学会了算帐,他们不停留在“养”字上,考虑到经济深加工成倍增量,于1990年与外资合作引进了日本的烤鳗生产线。于是,成鳗从鳗鱼养殖场运到这里,剖成肉片自动进入生产线,经过白烧等几个工序即成。一条200克的烤鳗,可创汇3美元。这又是一笔多么大的财富。

澄海人再不必死守那三分田了,在他们面前,不仅仅有金色的稻田,还涌现出一片又一片银色的海滩。哦,生活之路是多么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