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头顶一片天》情系海涂滩

发布人:昂泰集团时间:1994-12-29

——记广东汕头昂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黄学敏


(彭世珍)


从广东汕头市驱车驶向海边,不一会儿就到了澄海县的六合围——60年代修建的被称为“南海长城”的著名围海工程。大堤外,湛蓝的海水闪着粼粼金光,烟波浩渺;堤内,万亩滩涂中一片成畦连块,碧波荡漾的千亩鳗鱼池格外显眼。走上前细看,每当饲养人员投放饲料时,成千上万条鳗鱼突然涌现,争机抢食,景象煞是壮观。这就是我国大陆最大的海滩涂养鳗场——广东湾头鳗鱼养殖场。


利用海滩涂养鳗鱼是一个创造。它的创造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才38岁,叫黄学敏。国家副主席王震在接见黄学敏时曾经以这样的活高度评价他所作出的贡献:“利用海滩涂建造养鳗场养鳗,是一项投资少,效益大的工程。在广东甚至全国都是一大创举。”


鸡蛋的启示


黄学敏是广东澄海县人,他的家乡南湾村人均不足3分地,父亲靠理发(理一个,赚8分钱)养家糊口。正当学敏念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母亲一病不起,身为长子的黄学敏只好离开学校为父亲分挑重担了。他发现离湾头不远的坝头镇有配给的烟丝,但鸡蛋价格较高。于是,他走家串巷向农民收购鸡、鸭蛋,挑到坝头镇去卖,每个蛋能赚半分钱,然后又从坝头镇带回一两斤烟丝,从中赚回几角钱,也算替父亲多剃了几个头。


小学敏当然还不懂得什么是商品流通,他天天提篮小卖,方便了阿婆阿婶们,省得为几个蛋远走几十里。她们愿意把蛋卖给他,赊给他,他收购的蛋也新鲜易卖。逐渐,“南湾仔”被大伙叫熟了,总见他满头大汗,是累、是苦,可小脸上总挂着笑。


随着年岁增长,他挑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从几斤、十几斤到三四十斤,肩膀被压得又红又肿。这时,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行车。


15岁那年,他终于有一了辆“红棉”牌自行车,只有60斤重的学敏,一车可拉蛋600斤,而且从未摔倒过。他的买卖越做越大,有时甚至要请三两个帮手。正当他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出现了“割尾巴”运动,农户家养的鸡鸭不准超过三只,养四只就是资本主义。那年月,母鸡就是农民的“小银行”,这下全给砸了。


黄学敏“投机倒把”的营生理所当然不能干不去了。多年积攒下的几千元流动资金,眨眼间无影无踪了。仅仅因为他年岁小,才没把他当“运动员”。他只好回到乡里种田。


不知是几年来的收蛋卖蛋生涯,造就了学敏的不安分性格,还是商品经济意识在暗暗起作用,他站在田坎上,脑子里却寻找着该干而没人去干的事。


机会来了,还是来自鸡蛋。


70年代后期,各地市每年要向国家提交若干牌价蛋。汕头地区不是产蛋区,上级任务成了老大难。


黄学敏毅然承包了这个任务。这一回,他不再是三个五个地收购了,而是跨省到湖南、江西、福建各地大量收购。有一次,他一下从衡广线上运回40车皮鸡蛋,共500吨。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令当地食品公司头痛的任务。


黄学敏不满足于做禽蛋生意,他还养鸡、鸭、鹅、养鱼,养兔,还承包了几个孵化场。此时,他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禽蛋专业户了。


把目光盯向鳗鱼


黄学敏的家乡南湾村地处韩江支流出海口。每年冬季,当北风呼号的时候,都有大批鳗鱼苗溯游入江,鳗苗成群成堆,银光闪闪,簇拥着浮出海面,堪称奇观,引来不少渔民捕捞,村里的孩子们更是欢天喜地地跑到海边捕捞、嬉戏。那时候,捕获的鳗苗只是作为喂鸭的饲料,偶面人也尝尝鲜。人们根本没有认识到鳗苗的价值。直到有一次,日本商人来收购,一条竟值一两分钱,而且后来越来越贵,人们这才开始慢慢认识到它的价值。可观的价格,吸引了千家万户的渔民,每当鳗苗回游的季节,纷纷掌灯划船到江海交汇处捕捞,展开了一场“鳗苗大战”。


日本人为什么用那么高的价格收购鳗苗?这个问题不禁引起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的黄学敏的思索。当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后,他不平了,“眼看着那么多火柴枝大小的珍贵鳗苗,成了他国之宝,国家的宝贵资源外流,本该自己赚的钱为什么让别人赚去了?!”黄学敏紧盯着鳗鱼,陷入深深思索。“实在太可惜,太可惜了!”这念头反复在他脑海里回旋,心里总不能平静,自此,他就留心搜集有关鳗鱼养殖的信息,研究鳗鱼养殖技术。


1983年春天,一位外商朋友向他透露,日本人每年消费鳗鱼量超过10万吨,而其本土只产千万吨,其余均从台湾进口,大陆当时还很少人懂得养殖鳗鱼的技术。本来就跃跃欲试的黄学敏再也坐不住了,他下决心要在这方面闯出一条路,试养鳗鱼,把外流的宝贵资源夺回来,让它为自己的国家和同胞造福。


他把自己几年来经营禽蛋生意所得的积蓄全部掏出来,开始试养鳗鱼。为支持他的事业,政府有关部位也给了他2万元无息贷款。黄学敏在家乡的河边找了一亩地,建造了鳗鱼池,迈出了他人生中重要的一步。


向滩涂要宝


对黄学敏来说,水田养鳗仅仅是他养鳗试验的开始,他心目中的远在目标,是那辽阔荒芜的滩涂。他深知,在人多地少的澄海县,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可却有近千万亩可以开发利用的海滩涂。“应该打滩涂的主意!”


但是,黄学敏开发海滩涂的构想,一开始就遭到人们的非议。有人说黄学敏是傻瓜,“滩涂的水是咸水,怎能养鳗?”也有人说他是异想天开,甚至连水产部门的同志对他的想法也持怀疑态度。不过,使黄学敏感到十分欣慰的是,县领导对他的大胆想法坚决支持,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接他,鼓励他大胆干,为人民做一件好事。


1987年底,在湾头镇六合围几千亩荒芜的海滩涂上,一场向滩涂进军的战斗打响了。黄学敏带领着数千名民工,以开天辟地的气概,搬动土石60多万立方米,一口气开发了700亩滩涂,600亩用来养虾,100亩试养鳗,投放了350多万尾鳗苗,开始了系统化,规模化的滩涂养鳗试验。多少个日日夜夜,黄学敏像着了魔似地死死盯在100亩鳗池边上。经过种种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历时一年,奇迹终于出现了:当初被人们讥为异想天开的大面积滩涂养鳗成功了!


300个昼夜,包含了黄学敏多少汗水,多少心血,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太阳徐徐跃出地平线,养鳗池水波粼粼,望着满池成熟的鳗鱼,这位七尺男儿不禁激动得热泪盈眶。


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有着一套完整养鳗经验的国家,按照他们的本本规定,养鳗需要建水泥池,要使用增氧机昼夜不断地输氧。每亩水泥池光是土建和配套设备就要五到六万元。而利用滩涂建造软池养鳗的造价仅是前者的1/10,滩涂养鳗还有个好处,不断吹来的强劲海风,成为天然的“增氧机”,可以节省大量的电力。


由鳗鱼到成鳗,整个养殖过程,技术要求非常细致,相当难掌握。黄学敏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更难得的是他得到世界著名生物学家牛满江教授的亲自指点。这到这里,黄学敏从皮箱里拿出教授写给他的亲笔信:“在汕头访问学习期间,我个人认为收获最大的就是参观你亲自创建的土池养鳗基地。原因在你的自信的事业心和独创的养殖方法,打破常规,独树所见,而得到的成功。”黄学敏亦不负前辈的谆谆教导,根据自己的实践,梳理出几条滩涂养鳗的科学养殖法。他的鳗鱼成活率达90%以上。由于鳗鱼品质优良,现已取得国际编号,被输入日本原生省海关的计算机,可以免检直接进入日本市场。


黄学敏是我国第一个利用海滩涂养殖鳗鱼并获得成功的农民企业家,19919月,一个由日本东海大学总长发起的“探求在中国沿岸地区起主导作用的经营者形象”的国际研究会在北京召开。黄学敏是出席此会为数极少的中国私营企业家之一,他介绍了他如何利用海滩涂建造养鳗成功的经历。他那朴实无华,条理清晰、富有哲理的发言,使在座的中外经济学者和企业家大为震惊,全场掌声雷动。


“要让中国人吃上烤鳗”


黄学敏的鳗场总面积1050亩,共投苗500万条。如果满负荷养殖,年总产值可达1500吨。以每吨成鳗5万元计总产值为7500万元。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1989年发生了“六四”事件,日本人利用这次事件,对我国出口的鳗鱼乘机压价,致使他连成本也赚不回来。面对这一次打击,怎么办?作为一个中国人,黄学敏火了:“鳗鱼的故乡在中国,但大多数中国人却吃不上鳗鱼,我为什么不向国内市场发展呢?”他深深懂得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有着巨大的保护性和促进性的调节意义。祖国的怀抱总是最可靠的依托!黄学敏曾对我说:“我不会唱更多的时代曲,我最喜欢的是:‘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这句歌词,我就爱唱它,因为它给我一种力量。”


黄学敏是爱国爱乡的农民企业家,他在开发海滩涂中展示了新一代中国企业家的魄力和勇气,面对外国商人的刁难,他以大无畏的勇气,开拓国内市场。19909月在广州举行的中国旅游购物节上,他第一次在国内出售他们公司生产的日式烤鳗,分别推出40250350小包装烤鳗以适应国内各个层次的消费者。随后,他在全国沿海地区及各大城市分别建立了50多个分公司、批发点、办事处。19915月,他的滩涂养鳗被正式列入广东省农业“星火计划”,翌年又纳入国家级的“星火计划”。黄学敏要让中国人吃上烤鳗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要让中国人认识鳗鱼。”黄学敏第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后来,他又亲自策划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新闻媒介详细介绍具在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有“水中人参”美称的鳗鱼的种种优点。于是乎各地的大小报章纷纷刊文加以宣传,《人民日报》题为《海滩拓荒者——黄学敏》;《经济参考报》题为《海滩上闯出新世界》;《经济日报》题为《心系海滩——黄学敏与滩涂养鳗》;著名作家金敬迈写了题为《海边,有个鳗鱼大王》的报告文学……黄学敏——“养鳗大王”的传奇故事一下子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了。


更高的追求


黄学敏,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在改革开放春风抚育下,以自已的智慧和勤劳,创出了三个第一:第一个成功地开辟了滩涂养鳗,第一个在国内销售烤鳗,全国最大的养鳗场主人,因而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企业家——中国的鳗鱼王!他从心底里知道,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也是与地方领导的支持、乡亲们的支持分不开的。他没有忘记乡亲们,捐钱为家乡办起了幼儿园;还盖了一座钟楼,28高共6层,每天,8只高音喇叭同时给方圆8公里辛苦劳作的乡亲们报时。书画大师李可染为钟楼题了匾“南湾晓钟”,这几乎是老人最后的墨迹。


黄学敏是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副会长、广东省私营企业商会会长,功成名就,但他并不就此满足而却步,他要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19923月,黄学敏在泰国投资建立和泰企业有限公司,经营水产贸易。


19925月,他又在泰国合资建立了一家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年产甲鱼1000万只。同年被聘为泰国中华总商会第13届顾问。


他在香港投资建立泰生贸易有限公司。


在武汉,他独资和有关部门建立了一个三鱼(鳗鱼、甲鱼、鳄鱼)研究中心,力图闯出一条企业家与科学家相结合的路,为科研事业作出努力。


1993年,他组建“广东省汕头昂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如果说,黄学敏过去成功,大多是靠聪明和直觉,如今的黄学敏深深地知道,现代企业的发展要靠科学。他身上所具备的知识和观念都是他这些年的社会实践中逐步领悟到的。是成功和失败教会了他,而这正是课本上学不来的。但更深层更系统的科学,他不懂。这是他一生中最引以为憾的事。


1990年初,他在加工烤鳗的时候,常常把剩下的鳗鱼头和骨扔掉,或者晒干做饲料。他一直觉得可惜。在一次出国考察中,他从国外大量科技资料中发现,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已成为生物工程发展的新趋势,其中鱼油对人类健康有特殊的作用。黄学敏看到这引起,联想起鳗鱼头和骨的利用价值。回国后的第一天,他马上安排有关人员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据梁代、唐代,以及《本草纲目》、《经验广集》等历代医学家记载,“鳗鱼有补虚祛风,杀虫等作用”。听了技术员的汇报后,黄学敏的眼睛亮了,他决心在鳗鱼上做文章。


为此,他走访了十数家科研单位,聘请了十几位专教授为顾问,招聘了几十名教授、工程师和研究生,投资1000多万元,成立昂泰集团生化公司,购进了两条鱼油提取生产线,建了两个冷冻库,还有实验室和动力供给系统,建起了5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决心大干一场。


经过三个多月的反复试验,经过历时三年的临床药效学和毒理学实验研究,证明:鳗鱼油具有降血脂、降低血液粘度,提高肌体免疫力,提高肌体耐力和耐缺氧能力的作用,对改善老年性痴呆和提高性功能等生物学效应,有一定效果。长期毒性实验证明:鳗鱼油无毒性,可以按“保健药”的标准进行开发。


三年来,黄学敏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发鳗鱼油精上,据说,已开发出昂泰化1号,专门给老人降血脂;昂泰2号,专门给少年儿童健脑,开发智力;昂泰化3号,可以给中青年消除疲劳,增强耐力;昂泰4号,从鳗鱼肝中提取SOD,专门给女性美容健身。


……


黄学敏成功了,他从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私营企业家与科学家相结合、开发科技新产品的路。目前,他面临的是如何把他的昂泰化鳗鱼油打进国内外市场,让大众接受它,喜爱它,这也算得上是一场新的战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