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民主与团结》“鳗鱼大王”

发布人:昂泰集团时间:1993-02-01

——记广东工商联副主委黄学敏


东石


    “鳗鱼大王”,这是人们对黄学敏的“尊称”。在广东沿海,提起黄学敏,人们很少知道他是工商联副主委,然而,一提起“鳗鱼大王”却无人不晓。


黄学敏的家乡汕头湾头镇,地处韩江支流的入海口,这里的人们在大量捕捞回游溯河的鳗鱼苗,一条细如牙签的鳗鱼苗出口到日本很值钱。当时已是“禽蛋大王”的黄学敏敏感地意识到,饲养鳗鱼出口——这将是一片更为宽广的致富之路。鳗鱼素有“水中人参”之誉,仅日本的年消费量就在10万吨左右,而世界年产活成鳗也只有10万多吨。出口活成鳗比出口鳗鱼苗效益成倍递增。自己养鳗,谈何容易?按教科书规定,养鳗需建水泥池,要有温室一样的三面透光的大玻璃窗,要使用增氧机昼夜不停地为鳗鱼“增氧”,耗资颇巨。黄学敏决定因地制宜,变“精养”为“粗养”。他在南湾村的河滩地上投资二万元修建水泥池,经过无数试验 “粗养”成功了。许多港商纷纷前来订货,然而好景不长,黄学敏遭人诬陷,5个水池中的鳗鱼苗被强行收走了,因为缺乏经验,几十万尾鱼苗在运输中又死掉了。黄学敏弄不明白,出口创汇,利国利民,何错之有?一跺脚,离开了海湾镇,离开汕头。


改革开发的大潮涌来,等他再次踏进县政府的大门时,已是县长和书记请回来的客人。一年间,他在外县发展了好几个虾场和鳗鱼苗场。尽管事业很顺,他的心却始终牵系着家乡。澄海县地少人多,人均不过3分地。而闲置的海滩涂有3万多亩,长期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如果能利用海滩涂养殖鳗鱼,其经济效益无法估量。黄学敏心里早就萌发了要向这千古荒滩“索宝”。黄学敏把自己的想法向县委做了汇报,并分析了利用海滩涂修建软池养鳗的可行性,这个想法和县委一拍即合,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黄学敏带领数千民工,在几千亩弃荒未垦的海滩涂打响了“索宝”的第一仗,一口气开发了700亩软池。350万尾鳗鱼投放池中,开始了系统化、规模化的软池养鳗试验。那些天,黄学敏吃在鳗场,睡在鳗场,观察鳗鱼苗生长的状况,通过几部24小时昼夜值班的电话,随时向各方向发出指令:水深、投料、下药,700亩软池中的鳗鱼在细心的掌握重顺利长大。


大面积滩涂养鳗终于成功了!大量鳗鱼出口,为国家赚得了大量外汇。站在湾头镇的海堤上,已是中国汕头地区湾头鳗鱼养殖场董事长的黄学敏望眼望去,700亩鳗池银鳗游动,他心中充满喜悦。


然而,任何事业都不是一帆风顺。1989年,养鳗场也受到严重的冲击。在银行贷不到款,而发展养鳗又急需大量周转资金。与此同时,鳗鱼的主要进口国日本趁机压价,活成鳗鱼由16万元一直压到2.4万元!身处险境的黄学敏面对海外同行的关切与疑惑,掷地有声在回答:“你们看着吧,我的鳗场不但不会倒闭,还要发展!”他的目光由单纯养殖转向深加工,于1990年与外资合作引进了烤鳗生产线,使产品效益成倍增值。同时,拿出200万元宣传费开拓国内市场,派出几十个推销员到全国各大城市推销烤鳗。而今,烤鳗已经成了国内高档宾馆、酒楼的佳肴之一,年销售收入已逾千万元。


但是,黄学敏没有陶醉。大陆沿海有5千多万亩海滩涂,仅鳗场所处的六合围,就有6千亩,光是把它开发出来,年总产值就可达到4亿元。是啊,黄学敏正在克服重重难关,向着新的目标迈进。